首页  >   师资队伍  >   专任教师  >   按系部  >   电科系  >   正文

    • 姓名:林志立
    • 学历/学位:博士
    • 所属部门:电科系
    • 办公地址 :机电信息实验大楼
    • E-mail:zllin@hqu.edu.cn
    • 个人主页网址链接:
    • 研究方向:



【个人简介】

  林志立,男,1980年10月生,福建莆田人,浙江大学本科、博士,瑞典皇家工学院(KTH)博士后,教授,IEEE、OSA、SPIE Senior Members。

200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现为: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获信息工程(光电)学士学位(毕设导师杨国光教授);2007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光电信息工程学系,获光学工程博士学位(博士导师:何赛灵教授);2007年-2008年赴瑞典皇家工学院KTH)从事光电子学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Lars Thylén院士)。2009年应聘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工作,2012年获得副教授职称。2013年人才引进回到老家福建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至今。

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计算电磁学、计算光(子)学、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特性数值仿真技术等领域的基础和技术研究。截至2023年6月,主持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15项,并以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项。现为国际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Physics》(ISSN:2296-424X)编委,已在IEEE TAP、IEEE PTL、IEEE MWCL、IEEE AWPL、IET MAP、OE、OL、JLT、JOSAB、AO、OC、Opt. Eng.以及CPB、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收录9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使用新型专利16件,获授权12件;独立或参与撰写学术著作/教材5部。

在教学方面,主持有福建省重大教改项目、一般教改项目各1项,校级教改项目2项、校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1项。在电磁场理论和数值算法教学以及电磁场可视化辅助教学方面颇有贡献,相关课程案例入选2023年福建省新工科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库,在Proc. of SPIE、电气电子教学学报、应用光学、高教学刊、教育现代化等教育教学期刊发表教改论文18篇,曾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华侨大学第八届和第十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华侨大学第三届教师教学课件制作大赛一等奖等教学奖励。


【教育经历】

(1)1992.09-1998.06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初中、高中

(2)1998.09-2002.06 浙江大学光电系,“信息工程(光电)”专业,本科生

(3)2002.09-2007.06 浙江大学光电系,“光学工程”专业,博士生(硕博连读)


【工作经历】

(1)2007.11-2008.11 瑞典皇家工学院,国家公派博士后

(2)2009.04-2012.0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讲师

(3)2012.08-2013.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

(4)2013.10-2018.12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5)2018.12-至今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学术兼职】

(1)国际SCI期刊《Frontiers in Physics》(ISSN: 2296-424X) 编委

(2)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高级会员 (IEEE Senior Member, ID: 90716424)

(3)美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 (OSA Senior Member, ID: 991976)

(4)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SPIE Senior Member, ID: 957551)

(5)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 (COS Senior Member, ID: S042012349S)

(6)福建省光学学会第六届理事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

(8)国内外十余个著名学术期刊审稿人


【学术称号】

(1)2009年-荣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新秀’称号”

(2)2012年-荣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蓝天新星(科研类)’称号”

(3)2014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

(4)2014年-入选“华侨大学中青年教师科技创新资助计划(优秀型)”

(5)2015年-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6)2015年-获批“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项目

(7)2018年-入选“泉州市高层次人才”

(8)2020年-入选“厦门市高层次人才”

(9)2021年-入选“福建省高层次人才(B类)”


【学术贡献】

近年来在计算电磁学领域所取得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可模拟任意类型色散媒质的超高精度FDTD仿真算法——MSE算法,极大提高了对金属、超介质材料、宽带洛仑兹材料等色散媒质的仿真精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 Antenna Propagat.、J. Lightwave Technol.以及IEEE Photon. Technol. Lett.等著名学术期刊上。

2)实现了对低频段Debye模型、宽频带Lorentz模型、人体组织Cole-Cole模型等色散介电模型的各类现有FDTD算法的计算精度和稳定性的系统性比较研究,发现了色散介电模型的Z变换算法的直流偏置误差,提出了具有极高精度的修正Z变换算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AP、IEEE MWCL、IET MAP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上。

(3)提出了单色激光束入射条件下强激光场下等离子体修正Drude模型的FDTD仿真算法,提出了连续波单色激光激励源的光滑开启窗口的最佳函数波形,并成功应用于各中类型强激光束与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特性的数值仿真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Optics Express、JOSA-B、IEEE Photon. Technol. Lett.以及Appl. Science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

4)推导出了时域伪谱法中光滑缓变多元胞激励源的最佳幅值形状图案,压制了引入单元胞电磁波源所激发的有害假想波问题,提高了时域伪谱法的仿真精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 Computational Physics 和IEEE Trans. Antenna Propagat.等计算电磁学著名学术期刊上。

5)提出了时域伪谱法的高阶改进型方案和算法,抑制了数值色散误差,提高了该方法对大电尺寸的电磁和光学结构的仿真精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知名期刊IEEE AWPL上。


【技术贡献】

(1)主持研制了国内首台可完整测量车载对地速度三轴分量的三波束全矢量红外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样机,解决了最佳光路系统方案设计、测速零点盲区等关键技术难题,提出了待测速度的快速实时高精度解调算法。

(2)参与研制了基于调频连续波(FMCW)机制的激光测距仪样机,解决了半导体激光光源调频非线性校正、光学天线镜头表面回波干扰、距离解调算法等关键技术难题。


【讲授课程】

(1)本科生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动力学》、《电磁学》、《复变函数》、《大学物理实验》

(2)研究生课程:《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数值计算方法》


【研究方向】

(1)高等电磁及光学理论研究与创新

(2)计算电磁学仿真算法创新及优化

(3)国内外电磁仿真软件研究与开发

泉州校区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69号 邮编:362021

厦门校区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联系我们

       院办电话:0592-6162380    团委办公室电话:0592-6162377教学办公室电话:0592-616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