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党团建设  >   团学工作  >   正文

党团建设

金榜信青年:信息学院2024年研究生国奖学子风采(五)

发布时间:2025-03-12    点击数:

在知识的星河中,总有逐光者以代码为舟、算法为桨,劈开迷雾探索未知;在科研的旷野里,总有拓荒者以数据为犁、逻辑为种,耕耘出智慧的新绿。

他们,是华侨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荣光承载者——以电路板为画布勾勒创新蓝图,用二进制语言谱写科技诗篇。有人深耕人工智能领域,在SCI顶刊镌刻中国青年的学术印记;有人驰骋数学建模赛场,闪耀国家级竞赛舞台;更有人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用发明专利破解工业难题,让立体车库智能系统、医疗图像加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

他们既是实验室里废寝忘食的科研匠人,也是迎新现场温暖细致的志愿者;既是学术会议上自信陈述的汇报者,又是党支部活动中率先垂范的先锋党员。当晨曦微露时,他们的身影已映照在仿真实验的屏幕前;当万家灯火时,他们的思维仍在神经网络模型中深度跃迁。

这群信息时代的弄潮儿,正以芯片的精度丈量理想,用云计算的魄力拥抱未来。让我们透过他们攀登科研高峰的足迹,感受那份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青春力量——这是属于奋斗者的勋章,更是激励后来者的灯塔。

本期让我们走进光学工程专业获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子的内心,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吧!

获奖事迹(一)

罗玉珍,女,汉族,19982月出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光学工程专业。

在大学之前,光学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且神秘的领域。进入大学后,为了寻找兴趣,我先是加入了电子实验室,深入学习电子知识,并在电赛、锐智杯、合泰杯、数学建模等竞赛中取得了不错成绩。尽管有所收获,我逐渐意识到这并非我真正的热情所在。偶然间,我在大学的一次全息实验中与光学结缘,我第一次感受到光学的魅力,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和可触摸,正是这次偶然的邂逅,彻底改变了我的学术方向,也让我踏上了追寻光学奥秘的科研之路。

在硕士阶段,我有幸师从陈子阳教授,研究方向为散射成像和全息技术。在思想上,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党和国家的发展动向以及国内外局势的变化。在学习和科研上,我始终将学业放在首位,通过不断的努力与探索,逐渐掌握了散射成像领域的核心知识和实验技能。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在《Laser & Photonics Reviews(SCI一区Top)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此外,我还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参加了第七届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国际会议(LIMIS 2024)并作全英文汇报,参加了福建省物理年会并获得了优秀报告奖与同行的交流也让我对自己所从事的研究有了更深的理解。在生活与工作中,我始终秉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担任了福建省光传输与变换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充分锻炼了组织、协调沟通能力。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科研水平和工作能力,我努力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回首往昔,我深知自己并非天赋异禀,所取得的每一分进步,都离不开身边的良师益友与不断的试错前行,这份成长和积累让我在今天的起点上,依旧可以满怀信心地迎接前方的挑战。对于学弟学妹们,我想说:“不要为了追赶别人的步伐而乱了自己的阵脚,希望你们不畏困难,勇敢前行”。

获奖及科研情况

202412月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412月获华侨大学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202411月获2024年福建省高校物理学学科联盟研究生论坛“优秀报告奖”

20249月于Laser & Photonics Reviews期刊发表论文<Single-Shot Non-Invasive Imaging Through Dynamic Scattering Media Beyond the Memory Effect via Virtual Reference-Based Correlation Holography>,第一作者,SCI收录,中科院一区TOP

获奖事迹(三)

郑浩,男,汉族,19997月出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2级光学工程专业。

我叫郑浩,来自安徽六安,2022年进入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光学工程学术硕士学位,师从王怀谦教授,专注于原子团簇领域的研究。在研究生阶段,我始终秉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信念,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成长。

在思想上,我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立场坚定,始终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在学习和科研方面,广泛阅读领域内的大量相关文献,通过归纳总结深化对原子团簇研究的理解,始终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力求创新。目前已取得一系列的创新成果,累计参与发表16SCI论文,其中2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另有1SCI论文(一作)正在投稿中。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曾参加第一届青年原子分子物理会议,向多位专家学者学习,提升了我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在生活中,我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待人真诚、朴素谦逊,注重自身全面发展。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文体活动,曾代表学校获得多项体育赛事奖项,为学校和学院争得荣誉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思想、学习、科研和生活的共同努力,我不断成长为一名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

时光宛如无声的画家,为我的研究生生涯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望未来,我将尽职尽责,在岗位上发挥所长、贡献力量。建议学弟学妹脚踏实地,珍惜时光,将科研能力作为学习生涯的立身之本,不断追求卓越。

获奖及科研情况

202412月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202412月获华侨大学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202312月获2023年集美区全民健身季暨体育进社区高校排球邀请赛第三名

202310月获第五届闽南高校排球交流赛金奖(第一名)

20235月获华侨大学第46届运动会男子排球赛第三名

20249月于《Physics Letters A期刊发表论文<Probing the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exohedral doped clusters M12Li (M = Al, Ga, In)> 第一作者SCI收录,中科院三区

20247月于《Chemical Physics期刊发表论文<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medium-sized boron clusters doped with selenium>, 第一作者SCI收录,中科院三区

获奖事迹(三)

家铭,男,汉族199910月出生,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光学工程专业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常常在思考,是什么让我始终保持对学术的热情?我想,最初的初心源于对科研探索的兴趣。从小对科学的好奇心促使我在中学阶段便有了选择科学道路的念头,而这份兴趣在大学阶段得到了更深的培养。进入大学后,我选择了光电信息专业,因为它不仅包含了我喜欢的物理学和电子学的内容,也让我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进一步探索未知。正是这种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成了我不断追求卓越、不懈努力的动力源泉。

在本科阶段,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一篇SCI论文,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鼓舞,也是我科研能力逐渐提升的体现。我的学习方法一直是该学习时全力以赴,娱乐时也不拖延,合理的时间规划和高效的学习方法让我能够平衡好学业和生活,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此外,我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综合能力,也拓宽了视野。

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我潜心学习2023-2024学年课程绩点为4.57,专业排名第7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在碳族稀土掺杂纳米团簇的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积极进展,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SCI收录论文(中科院三区)还以参与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论文十余篇为该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学习工作之外,我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多次参与组织华侨大学山西同乡会校友会活动,积极帮助学生通过校友会解决就业问题,帮助新生适应校园生活在校友会与同乡会中收获众多好评。我积极协助指导本科学生科创工作。20239月以来指导本科生完成国家级与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

展望未来,我希望继续在光电信息领域深耕,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并在这一过程中推动学科的发展。对我而言,科研不仅是单纯的学术追求,它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与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合作,共同攻克科研中的难题。因此,我想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不要在遇到问题时孤军奋战,团队合作与交流讨论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智慧。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获奖及科研情况

202412月获国家奖学金

202412月获华侨大学“优秀学生”荣誉称号

20248月于《ACS OMEGA期刊发表论文<Electronic Structure, Aromaticity, and Magnetism of Minimum-Sized Regular Dodecahedral Endohedral Metallofullerenes Encapsulating Rare Earth Atoms>第一作者SCI收录,中科院三区

20241月于《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期刊发表论文<Aromat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in a series of heavy rare earth-doped Ge6 cluster anions>第一作者,SCI收录,中科院三区

一审:李梓浩

二审:张  彧

三审:宋益国


泉州校区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69号 邮编:362021

厦门校区地址: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集美大道668号 邮编:361021

联系我们

       院办电话:0592-6162380    团委办公室电话:0592-6162377教学办公室电话:0592-6162378 师德师风监督电话:0592-6162380